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992.
耳叶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耳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是民间有名的“蛇总管”草药,可治疗蛇伤、疔疮、瘰疠等,药用较广。本文样品采自广西的钦州、梧州。藤茎和块根粗粉,分别用酒精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放置有结晶析出,过滤,分开溶液和结晶两部分,将溶液部分浓缩抽干上硅胶柱层析分离,依次用氯仿,醋酸乙酯-氯仿  相似文献   
993.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比较丰富和复杂。本文报道该地区有关多孔菌科的4个新种和14个新纪录,其中小多孔菌Polyporus minor Bi et G·Y·Zheng sp nov,近莲座多孔菌 Polyporus subfloriformis Bi et Zheng sp. Nov.,近软多孔菌 Polyporus submollis Bi etZheng sp. Nov.和近多年生多孔菌 Polyporu,subperenhis Bi et Zheng sp nov,等为新种。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利用甲醇的细菌,经反复筛选,选育出一株较优良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编号为15357,并对该菌的形态、培养及主要生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在6升半自动发酵罐里进行发酵试验,甲醇单细胞蛋白的平均得率为42.4%,从而奠定了该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省绥阳县的二个美口菌属Calostoma Desv.的新种,命名为贵州美口菌Calostoma guizhouense Liu et Jiang和姜氏美口菌Calostoma jiangii Liu et Y. H. Liu。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省绥阳县的二个美口菌属Calostoma Desv.的新种,命名为贵州美口菌Calostoma guizhouense Liu et Jiang和姜氏美口菌Calostoma jiangii Liu et Y. H. Liu。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MpigE的缺失在转录水平对红曲色素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野生型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p-21和△MpigE菌株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注释、表达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在转录水平揭示MpigE缺失后红曲霉色素产量变化的原因。【结果】通过RNA-Seq测序,每个样品获得7.5–8.5 Gb的原始数据,经过拼接后得到7219个转录本(Unigenes),其中成功注释的为5692个。差异基因表达富集分析发现基因缺失菌株△MpigE相较于野生型菌株Mp-21上调差异基因达到199个,下调差异基因为293个。【结论】MpigE的缺失能够促进红曲霉中中央碳代谢和乙酰辅酶A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此影响色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同域分布的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及其两者共存机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获取数据,后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对该地区的鼬獾和食蟹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鼬獾属于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其日活动模式为双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01:00—05:00和21:00—24:00;与雨季相比,旱季的活动峰值均提前1 h,活动高峰期延长3 h。食蟹獴为典型昼行性动物,其日活动模式为单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11:00—18:00,与雨季相比,旱季活动高峰期提前并延长1 h。两者间的日活动模式重叠指数较低(Δ=0.17),但旱季(Δ=0.22)高于雨季(Δ=0.12)。两者主要通过改变时间生态位来避免对食物资源和领域的竞争,从而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999.
鳀是重要的渔业资源捕捞对象,同时也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种。基于2020年和2008—2009年东海区采集的鳀样品,结合胃含物分析和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鳀的食物组成、食性昼夜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转变及其营养级,研究鳀的摄食生态。胃含物分析显示,鳀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优势饵料依次为太平洋磷虾[相对重要指数百分比(IRI)=87.6%,出现频率(F)=57.6%]、小拟哲水蚤(IRI=3.2%,F=15.3%)和细足法虫戎(IRI=2.1%,F=13.1%);同位素分析显示,桡足类是鳀的主要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端足类的食源贡献率最小,不足1%。鳀食物组成昼夜差异明显,摄食强度白天比晚上高,下午最高,午夜最低;叉长90 mm是鳀食性转变的拐点,小于90 mm的鳀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大于90 mm的鳀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兼食小型鱼类。鳀的δ13C值范围为-21.66‰~-18.14‰,平均值为(-19.92±0.86)‰;δ15N值范围为4.07‰~10.78‰,平均值为(8.14±2.48)‰;鳀的δ13C和δ15N比值与叉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胃含物分析的鳀营养级为3.4,基于δ15N稳定同位素的鳀营养级为2.7。本研究可为中上层小型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地位提供参考依据,为构建食物网营养通道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在浙江披山附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χ2检验、Spearman检验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主要虾蟹类的时空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关系。该海域共鉴定出虾蟹类34种,隶属于14科20属,4个季节均出现的有10种,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主要虾蟹类时间、空间和时空生态位宽度范围分别为0.03~1.34,2.07~3.63和0.08~4.64。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显示,在90%的相似性水平下,主要虾蟹类可分为窄、中、宽3个生态位宽度种组。此外,披山海域主要虾蟹类时空生态位重叠程度以低等级为主(68.9%的种对Qik值<0.3),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竞争不大。方差比率分析表明,主要虾蟹类总体以正联结性为主,其中11.1%的种对正联结关系显著。JI指数、OI指数和Spearman检验均显示,披山海域主要虾蟹类种间联结性在整体上趋于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表温、底温和表盐是影响披山海域主要虾蟹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